“七夕”来临,几乎每个城市都被甜蜜的气氛笼罩,商家也都早早准备好各种情人节活动,消费者们也很乐意买些鲜花、巧克力等礼物来表达自己对伴侣的爱意。但是,每年伴随七夕而生的消费纠纷也会较往日增多。且七夕消费投诉多集中在餐饮、鲜花和服饰衣帽等行业。
鲜花里的那些“门道”
去年杭州市一个小伙子去花店买鲜花,想送给女朋友求婚。到店之后,问了价格玫瑰3元一朵,求婚就打算买上108朵,店家还声明包装不要钱,配料一会说。结果包好之后,一算下来店家说总价3900元,一下子吓懵了小伙子。店家此时才说,包花的纸32元一张,前后加起来包了三十多张,配花满天星一支5元,但是又3个杈就算三支。最后小伙子无奈好说歹说花了2800元,才拿着花回了家。
所以,消费者在购买鲜花前,应仔细询问配花品种、包花纸张及价格,以防商家的“变相加价”。同时,我国《价格法》和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都对经营者有明码标价义务的相关规定,即经营者销售、收购商品和提供服务,应当按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规定明码标价,注明商品的品名、产地、规格、等级、计价单位、价格或者服务的项目、收费标准等有关情况。经营者也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,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,等等。因此如果商家没有做到“明示价格”和“不得收取不明费用或加价”,消费者是有权向有关部门进行投诉的。
理性消费,警惕“促销陷阱”
商家最喜欢逢年过节,甚至有时没有节日也要创造节日。这样的话,就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促销活动,以刺激消费者购物欲望,从而盈利。但是这些促销活动真是让七夕变成了“情人劫”。商家打着”优惠“的旗号,先提价再打折,其实有时候价格和平时相差无几,甚至更高。那么这里面商家随意提高商品的“专柜价“,再以打折名义吸引消费者,则属于价格欺诈。再者,各类团购套餐、优惠券也暗藏玄机。商家习惯在团购券的使用时限、限用人数和消费金额上做文章,如果消费者没有仔细阅读细节说明,只看醒目的促销字句,就容易习惯性思维掉入商家的“优惠”心理陷阱。
网购风险更高
太多人习惯在网上购物,但是这里水份往往更高。例如网上订购鲜花礼品等,订购产品的数量、种类和辅料都可能被掺假。如果用户没有约定清楚,且没有保留有效的证据,一旦日后发生消费纠纷,则没有办法做到有据可循。再者就有网上各类促销活动,送的优惠券基本都是先消费1000才可使用的200元优惠券,消费者一旦不够理智,就会因为优惠力度一买再买,以至于超出自己的消费能力。其次就是网上购物的质量无法保证,有些促销平台会打出诸如“消费满200减免100”之类的活动,乍看之下折扣力度很大,但其实不然。减免活动一般限定部分商品,生活用品居多,且看下来都是平时没有见过或者很少使用的牌子,为了凑单也会选择一些自己根本不会使用也没有听说过的商品,实际使用下来消费者并不会因此得到多少便宜。
总的来说,希望大家面对促销要全面了解,合理消费。不要一味只追求价格折扣。应避免冲动购物,做出超出消费能力和实际消费需要的购买行为。